当前位置: 首页 > 文章专题 > 让经典焕发生命的活力——第八期陈琴经典素读成长营心得体会

让经典焕发生命的活力——第八期陈琴经典素读成长营心得体会






有一句话,时时在我脑中回荡,那是横渠先生的低吟:“为天地立心,为生民立命,为往圣继绝学,为万世开太平。”虽然我只是一名普普通通的小学语文教师,可是作为炎黄子孙的一员,作为母语教学的一员,作为诸多孩子启蒙的“句读之师”,如何才能引导孩子亲近经典,诵读经典是我常思常想之事,亦是我好做乐做之事。


2010年,我有幸在成都的空军礼堂聆听了陈琴老师执教的《木瓜》,便被她那天籁般的吟诵声吸引,而她的讲座更是为我开启了一扇通往经典的大门,让我有勇气、有底气重新审视、调整自己的教学。于是,我和四岁多的儿子一起背《三字经》、《弟子规》;于是,我再三向领导申请进行经典素读的带班实践。20139月,我迎来了第一批经典素读的弟子,也开始了经典素读之旅。现在一年多了,我在欣喜和困惑中痛并快乐着。


关于陈琴名师工作室组织的经典素读成长营,我早就获知,不过因为工作的关系,前七期都因种种原因,迟迟未能成行,等我和同事终于争取到难得的外出学习机会时,已经是第八期了。不是不遗憾的,可是真正上了飞往萧山机场的航班时,心里更多涌动的是难抑的兴奋和无限的憧憬。


吴均在《与朱元思书》中这样写道:“风烟俱净,天山共色。从流飘荡,任意东西。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,奇山异水,天下独绝。”的确,富阳的风光之美是毋庸置疑的,它因一幅《富春山居图》而闻名中外;可是,在我的心中,山水之美远远不及陈琴老师的教学之美,陈琴老师的经典素读更是富阳独绝。


以前,在现场聆听陈琴老师执教的公开课对我来说已是一种强烈的震撼,现在有幸走进陈琴老师的家常课堂,于我而言更是全新的冲击,完全的颠覆。五天的学习,是五场洗礼,让我真正明白了“背诵十万字,读破百部书,写下千万言”并不是一个遥不可及的目标——我确信陈琴老师和她的孩子们真的可以用六年的时间做到。


每一天,她的孩子们都是读,大量读——《唐诗三百首》、《楚辞》、《古文观止》、《五字鉴》读得那样有滋有味,读得那样兴致勃勃。课堂上,孩子们时而打着节奏快速齐诵,时而曼声低吟浅唱,时而英雄争先亮相,时而小组竞技登台——他们的发音是那样标准清晰,他们的节奏是那样有板有眼,连我这个有“一乙”普通话证书、教龄长达16年的小学语文老师都自叹弗如。而他们的记忆力在陈琴老师近四年如一日的引领和训练下,更是让人叹为观止:一篇五百多字的课文,大部分学生读两、三遍就能较为流利地背诵,一分钟能背诵两首五绝或七绝。望着他们,我终于明白了什么是“一目十行,过目不忘。”这样的天才,是少有的,但在陈琴老师精心地栽之培之下,一个班竟然能有一、二十个,不得不让人惊叹:“圣与贤,可驯圣。”


当然,五天的学习,最让我震憾的还是陈琴老师的学养。在此之前,我一直以为陈琴老师的课堂是吟诵大放异彩的课堂——现在很多地方都兴起了吟诵,把经典诵读呈现为“手之、舞之、足之、蹈之”的表演。可是,听完第一天的课,我才发现,只用“吟诵”来概括陈琴老师的课堂是远远不够的,她的课堂内容相当丰富,每一个知识点甚至是每一个字词都能连接出别的知识。举个例子,在教学《古柏行》时,单单“先主武侯同閟宫“中的一个“閟”字,匠心独运的陈老师,就巧妙地引领孩子们复习了屈原的《离骚》,指导完“窈窕丹青户牖空”的“牖”字,陈老师再次巧妙地引出了《老子》中的第十一章“三十辐共一毂,当其无,有车之用。埏埴以为器,当其无,有器之用。凿户牖以为室,当其无,有室之用。故有之以为利,无之以为用。”然后在她的激励和智慧的解说下,短短的三十八分钟,孩子们从第十一章一直复习到二十章,一章少则熟读三遍,多则熟诵九遍。早已能背诵的孩子,通过这段复习将这些经典文字化做了自己的肌肉记忆,成为陈老师所说的“读到肚子里去,读到肠子里去。”而原来不太熟悉的孩子,也在男、女生比赛,前三排、后三排比赛,前三列、后三列比赛,英雄带读等多种形式的读诵中,在欢快又紧张的气氛中熟读成诵了。


是啊,陈琴老师的素读,永远不会刻意追求咬文嚼字、深刻理解,她把更多的时间用在多读上,在略通大意的基础上让孩子们大量地接触经典文本,然后在新课堂中随文反复,不断地温故知新。这种读书方法并不是一般人认为的“不追求理解”,而是“不求甚解”,这种读书方法是以背诵为目的的个人素养能量的原始积累,它能使所读的内容作永久的、终生的记忆,具有“种子的力量”。


在听课的过程中,我感慨万千,陈老师的学养,真可谓是“夫千里之远,不足以举其大,千仞之高,不足以极其深。”在指导复习熟诵《老子》的第十八章时,她微笑着提醒我们:“绝学无忧啊,很多人认为绝学就是不学,不对的,要学,学到什么程度?学到独一无二,你就有一技傍身了,没有人能够干扰你,没有人能够打败你了。所以,这叫什么?这叫‘泰山顶上一棵松’,所有人都仰视你,这才叫‘绝学无忧’。绝学不是不学,而是学得要精,学得要透,不要五花八门,什么都学。你们看,现在很多人都是这样学一点,那样学一点,什么都不通,所以就忧患无数。”


聆听着陈老师的敦敦教诲,我的脑中涌现出的是《庄子》中颜回称赞孔子的话:“‘夫子步亦步,夫子趋亦趋,夫子驰亦驰;夫子奔逸绝尘,而回瞠若乎后矣。’”老子说:“天得一以清;地得一以宁;神得一以灵;谷得一以盈;侯王得一以为天下正。其致之也。”而陈琴老师得一经典,万千学子何其幸也,小学语文老师何其幸矣——不再是平平的“句读之师”,而能荣有“童蒙养正”的圣功。


“高山仰止,景行行止。虽不能至,然心向往之。”陈琴老师的课堂,于我而言,“譬之宫墙, 赐之墙也及肩,窥见室家之好。夫子之墙数仞,不得其门而入,不见宗庙之美,百官之富。’”现在有幸略窥门径,不管将来“琭琭如玉”,还是“珞珞如石”,我要坚定地行走在经典素读的大道上,成为一名“得一善,则拳拳服膺,而弗失之矣”的行者,让我的学生都能在幼时与经典结缘,让经典能在课堂上焕发出生命的活力。愿我和我的学生们都能学而时习之,行而常证之。




附:

视频: